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每年玉米秸秆的产量达1.84亿吨,但由于其木质化程度高、质地粗糙坚硬、适口性差,导致秸秆做为粗饲料利用率低。传统的氨化方式规模比较小,氨化时间长,不适合全局性、大规模、工厂化的推广与作业,不能把秸秆转变为可以流通的产品和商品,因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粗饲料缺乏的局面。由东北农业大学自行设计、合作研制了高压密闭秸秆氨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在0.7兆帕的压强下迅速氮化秸秆,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增加秸秆粗蛋白质(CP)含量2-3倍,显著提高秸秆子物质的消化率。利用高压密闭秸秆氨化系统技术加工快速氨化玉米秸秆,可达到经济、快速、无污染处理秸秆的目的。本试验研究快速氨化玉米秸秆对育肥羊生长的影响,来初步验证高压密闭秸秆氨化系统技术是否可以在肉羊生产中应用。
1、材料与方法
快速氨化玉米秸秆:利用高压密闭秸秆氨化系统制备快速氮化玉米秸秆,氨化压力设定为0.3兆帕,氨化时间分别设定为2小时、4小时、6小时。秸秆氨化处理完后在贮藏室放置一定时间待氨味释放完全后,用铡草机将玉米秸秆铡成长约2-3厘米的草段,然后进行饲喂。
选择16只质量为23±2千克(4月龄)的特克赛尔x东北半细毛杂交公羊,编号,驱虫。试验羊单栏单独饲喂,每日饲喂2次(8:00和16:00时),自由饮水。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16只羔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要求各组间总体重差异不显著。为别对照组(未氨化玉米秸秆组)、2小时组(2小时快速氨化玉米秸秆组)、4小时组(4小时快速氮化玉米秸秆组)。6小时组(6小时快速氨化玉米秸秆组)。各组饲料按精粗比4:6投喂,试验基础饲粮组成精料组成为:豆饼22%、玉米70%、小麦麸O.5%、磷酸氢钙1%、石粉l%、食盐O。5%.微量元素O.2%,多种维生素O.3%。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4小时快速氨化组日增重量高,比对照组提高29.38%,差异显著(P<O.05),2小时、6小时快速氨化组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小时、6小时快速氨化组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04%、22.17%。
3、讨论
农作物秸秆由植物细胞壁和细胞内容物组成,其中细胞壁所占比例一般都在80%以上,其基本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紊和木质素。本质素是阻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氨源产生的氨(NH3)遇到秸秆中的水分,形成NH40H,NH40H中的氢氧根能使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导致纤维分子膨胀,而且能溶解半纤维素,皂化糖醛酸和乙酸的酯键,中和游离的糖醛酸,削弱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联系,这样就更便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利用。郭佩玉等经HPLC分析发现,稻草秸秆经尿素处理后,酚类化合物明显减少,表明尿素处理能部分溶解木质素。郭佩玉等报道氨化后秸秆细胞壁厚度明显增大,由于部位不同波动范围在17.5%-139.8%之间,平均增大68.5%,这说明了细胞壁的疏松,增大了细胞壁内的空隙,为胃液的渗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对瘤胃微生物的繁殖更加有利,导致秸秆消化率提高。
氨化处理过程中,氨源游离、分解而产生的NH,遇到秸秆时,与其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氨解反应,通过氨解反应,在破坏木质京与多糖间酯键的同时,形成铵盐。铵盐是一种非蛋白氮化合物能被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优良的苗体蛋白,在下部消化道与饲料蛋白质一起被动物消化吸收。由于瘤胃微生物获得了生长所必需的氨源,其活力将大大提高,增大了对饲料的消化作用,提高了消化率,引起生长羊采食量的提高,日增重加大。
4、结论
尽管只有6小时快速氨化组羔羊日增重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但2小时组、4小时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04%和22.17%。说明快速氨化玉米秸秆可以促进羔羊生长,提高日增重,初步验证了高压密闭秸秆氨化系统技术可以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
|